白術主要病害及其田間管理與防治技術
白術病害及田間管理
近年來,白術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,病害呈現逐年偏重發生趨勢,特別是苗期的立枯病;成株期根和根莖的根腐病、白絹病;葉片的鐵葉病;發病率高,危害最重,給藥農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。
1、白術立枯病
低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,早春如遇低溫陰雨天氣,術苗生長緩慢,組織尚未木栓化,抗病力弱,極易感染。在近地表的幼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,并很快延伸繞莖,莖部壞死收縮成線狀鐵絲莖,病部常粘附著小土粒狀的褐色菌核,地上部萎蔫,幼苗倒伏死亡。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,導致毀種。貼近地面的潮濕葉片也可受害,邊緣產生水漬狀深褐色大斑,很快波及全葉。 極容易四處傳染。
2、白術鐵葉病
嚴重的葉部病害,葉片因病引起早枯,導致減產。該病害發生期長,流行需要高濕度,多在4月下旬開始侵染,6-8月盛發,雨水多,氣溫大升大降時發病重。發病癥狀為葉上初生黃綠色小斑,后因葉脈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規則形,暗褐至黑色,中央呈灰白色,上生小黑點。嚴重時病斑相互匯合布滿全葉,呈鐵黑色,莖和苞片也產生相似的褐斑。
3、白術根腐病
又稱干腐病,常在植株生長中后期,氣溫升高連續陰雨后轉晴時病害突然發生。該病一般自4月下旬開始侵染,6-8月盛發,其發病癥狀為根莖細根變褐腐爛。后蔓延到上部肉質根莖及莖桿,呈黑褐色下陷爛斑,地上部開始萎蔫。根莖和莖切面可見維管束呈明顯變色圈,后期根莖全部變為海綿狀黑色干腐,植株枯死,易從土中拔起。
4、白術白絹病
俗稱白糖爛,危害根狀莖。田間初見病株在4月下旬,6-8月為發病盛期,高溫多雨易造成流行。發病癥狀是根莖上的須根和根莖變成褐色,有時在病株莖桿基部周圍的土表層也能看見白色的菌絲,其間也有菌核。隨著病情的發展,病株地上部分的莖葉逐漸枯死,地下根莖開始腐爛,腐爛的根莖呈爛薯狀。
白術病害月度防治技術
1、11月-12份種芽處理
埋芽前,選新鮮、飽滿、成熟度一致的種芽放入25-30℃溫水中浸泡2小時后取出,然后每畝再用惡霉靈12g+世星80g(種苗殺菌,并提高種苗抗逆性)拌種,這樣既可起到使種芽吸水膨脹,又可起到殺菌作用,減少生長期間病害發生。
2、1-3月份田間管理
冬白術對越冬時間要求不高,僅需在移栽后進行一個灌水,并保證畝施尿素10kg、過磷酸鈣25kg,氯化鉀7.5kg(或草木灰30kg),以及人畜糞1-1.5噸。根據亳州地區情況,在往年新葉黃葉地塊還需適當補充鐵肥和鋅肥。
3、4月-5月份田間管理
4月份開始,天氣轉暖,雨水增多,白術開始迅速生長,同時是立枯病的發病高峰期,尤其適逢春雨過后,會出現多處莖基部變黑腐爛,嚴重時出現倒伏并導致大面積傳染死亡。預防時期,建議五保+微肥(保護白術,防止染病,補充營養,增強根系)在雨前噴霧;如已發病,需連噴3次,7天/次。同時,由于白絹病、根腐病、鐵葉病等也均在4月下旬就開始發生侵染,因此更建議使用五保+蘭博+微肥(控病防病、促進根系、補充營養、提高抗逆),與4月25日、5月5日、5月15日左右各噴一次.
4、6-7月份病害控制
進入6月以后,隨著氣溫升高,雨水加大,白術生長旺盛,但也進入病害高發期,往往是白絹病、根腐病、鐵葉病等多種病害重疊發生,且較難控制,此時必須重視全面防護:(1)注意預計間隔期田間排水,并適當松土;(2)6月中旬,天晴時追施農家肥1噸/畝;(3)有病治病,無病也要防病。用藥方案一:五保+安美克+諾核寧+鋅肥;用藥方案二:五保+蘭博+諾核寧;用藥方案三:韓孚惡霉靈+蘭博+世星+步克。